400-123-4567

半岛综合体育全国港口2022年10强出炉: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全球第一唐山港、青岛港排名上升发布日期:2024-01-19 10:46:19 浏览次数:

  半岛综合体育原标题:全国港口2022年10强出炉: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全球第一,唐山港、青岛港排名上升

  2月2日,宁波舟山港披露了1月生产数据,全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300万标准箱,继去年7月后再次迈上月箱量“超300万”的高位,实现“开门红”。

  而在此前的1月31日,交通运输部发布2022年全国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数据,宁波舟山港的货物吞吐量、外贸货物吞吐量排名第一,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排名第一。

  整体来看,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前10名为:宁波舟山港、唐山港、上海港半岛综合体育、青岛港、广州港、苏州港(内河)、日照港、天津港、烟台港、北部湾港。从货物吞吐量增速看,除上海港为负增长外,其他9个港口均为正增长。

  2022年,在疫情、供应链危机、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下,外贸趋冷,能源供需严重失衡,大宗商品市场反复波动,但中国主要港口的成绩单体现出我国宏观经济具备韧性。

  进入2023年,受访专家预计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将保持稳定、略增的态势,港口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海上的进出口结构会发生变化,陆上的海铁联运会持续发展,对港口而言,持续优化运输结构、提升服务能力至关重要。

  2022年,海运经历了价格高涨、集装箱短缺等众多挑战,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0.9%,整体稳中向好但增速放缓。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所长王国文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2022年全国港口货运吞吐量总量微增,也体现出港口货物吞吐量高速增长是不可持续的。随着经济向高质量转型,贸易量增长和海运箱量增长并不是等比例的增长,因此港口吞吐量呈现整体放缓趋势很正常,港口也在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发现,2022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前10名均为2021年10强排行榜中的老面孔,并无新增港口。从货物吞吐量的增速看,烟台港以9.3%的增速领先,随后是唐山港、日照港,增速分别为6.4%、5.4%,其余的7个港口增速均在5%以下。

  2022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超过12.5亿吨,连续14年保持全球首位,集装箱吞吐量达3335万标箱,连续5年居世界第三。

  宁波舟山港由宁波港、舟山港合并重组而来。港口一体化发展带来了宁波舟山港航运能级的持续提升。2021年,《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第三轮总体规划修订开始,宁波舟山港进一步承担起服务自由贸易试验区、世界一流强港、大宗商品储运基地等国家战略的任务。

  近年来,宁波舟山港注重发展海铁联运、内陆无水港半岛综合体育,持续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2022年,宁波舟山港中宅二期30万吨级矿石码头全面投产运营,实现铁矿石接卸量逆势增长;持续提升原油接卸效率;拓展内外贸汽车滚装业务;煤炭、液化油品、粮食业务均保持稳定增长,源源不断为长三角经济带的发展提供能源、原料和产品运输。

  从港口排名变化看,与2021年相比,唐山港的货物吞吐量超越上海港排名第2,青岛港超越广州港排名第4。2022年,唐山港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69亿吨,同比增长6.4%。

  早在2019年,唐山港货物吞吐量超越新加坡港,成为世界第三大港口,近年来,唐山港注重“大港口”建设,不断提升港口能级,例如全面推进曹妃甸港区华能煤码头6号泊位工程、曹妃甸港区东区5万吨级航道工程等项目。截至目前,唐山港对外开放泊位达到77个,港口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青岛港也实现了货物吞吐量排名的超越。2022年,青岛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58亿吨,同比增长4.3%;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567万标箱,同比增长8.3%。据山东本地媒体报道,2022年,青岛港海向增航线、扩舱容、拓中转,全年新增28条航线,航线密度稳居中国北方港口首位。

  虽然2022年全国港口吞吐量增幅不大,但集装箱比其他货类增速更快。2022年,全国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96亿标箱,同比增长4.7%。

  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前10名为: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深圳港、青岛港、广州港、天津港、厦门港、苏州港(内河)、北部湾港、日照港。从排名来看,青岛港超越广州港,日照港跻身前十;从增速来看,北部湾港、日照港、苏州港(内河)保持了10%以上的高增速,增速分别为16.8%、12.2%、11.9%。

  主要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能够反映出港口的结构变化。2021年,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000万标箱;2022年,深圳港也踏入了3000万标箱的门槛。

  对上海港而言,2022年实现了集装箱吞吐量的稳定增长,完成4730万标箱的吞吐量,同比增长0.6%。虽然增速较低,但依旧保持了数量的领先地位,连续第十三年蝉联全球第一。

  这背后的因素包括加强海铁联运保障供应链畅通,3、4季度空箱回流,启用东北亚空箱调运中心等。在王国文看来,2022年上海港经历了非常严峻的疫情考验,达到计划箱量非常不易,上海港强化了中转枢纽的能力,例如东北亚空箱调运中心承担了长三角区域城市以及长江沿岸的空箱中转调运任务,向内寻求增量。

  上海港的优势在于港口全方位软硬实力非常强。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波罗的海交易所推出的《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2)》显示,新加坡、伦敦和上海分列国际航运中心前三名。对上海港而言,国际航运中心城市的航运资源集聚与配置能力已逐步沉淀,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性格局。

  唐山港则面临着提升集装箱业务的重要任务。2022年半岛综合体育,虽然整体货物吞吐量排在全国港口第二,但唐山港的集装箱吞吐量排在全国港口第17名。长久以来,唐山港以进出煤炭、钢铁(铁矿石)、石化等工业原材料为主,集装箱业务基础相对薄弱是制约唐山港提升的重要因素。

  2023年1月31日,唐山港集团召开合力发展集装箱专题会议,谋划集装箱和航运业务跨越式发展。短期内补齐集装箱和航线短板并不容易,如何通过“散改集”、“多式联运”等业务模式将大宗散货优势转化为集装箱发展的动力是唐山港需要持续面对的命题。

  “散改集”运输起初是为了降低运输成本、确保按时交货和发展绿色航运。随着集装箱箱型的不断丰富以及装箱工艺的持续进步,粮食、矿产、水泥、原木等传统大宗散货采用集装箱运输方式的比例逐步提高。

  在王国文看来,“散改集”的技术目前比较成熟,装卸效率也在提升,更加适应小批量、多频次的配送需求,特别是从沿海转到内河一些更小的港口,集装箱化的趋势还在持续,增长态势比较明显。

  港口是重要的物流枢纽和基础设施,在全球物流链、供应链畅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在港口整体吞吐量放缓的情况下,港口向何处发展?

  王国文认为,未来各大港口应更重视质量,优化海上的运输结构,推动陆上的江海联运发展,同时要注重港口资源整合的技术、制度创新。

  在中国经济信息社与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世界一流港口综合评价报告(2022)》中,中国港口凭借着领先的吞吐量规模、集约高效的岸线利用水平、辐射全球的航线网络等优势占据了世界一流港口的较多席位。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院长费维军表示,受疫情影响,国际集装箱枢纽港都出现不同程度拥堵,港口作为全球物流枢纽的地位更加凸显。我国港口始终保持高效运转,展现出强大服务韧性,为国际物流供应链畅通稳定做出重要贡献。

  目前,中国已建成了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西南沿海地区五大沿海港口群,主要港口正在向世界一流港口迈进,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正显著增强。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港口集群化发展能够各有分工,服务于港口群背后的产业集群,例如尽管上海在2022年受疫情影响,但上海港借助于长三角港口一体化发展,综合服务整个长三角,在中转调度方面持续发挥作用。

  在王国文看来,港口的集群化发展反映了腹地经济的集聚效应,体现对腹地经济发展的强支撑。未来欧美航线可能不会出现大量需求,但中国和东盟、东南亚等国家的航线需求量会明显增加。因此,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要均衡地看待航线的布局和货量的布局问题。

  “同时,要注重进出口的平衡问题,未来中国作为一个大的消费市场会有更多进口的重箱回流,进出口的结构会出现变化。从海上看,未来五年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进口的量会增加,例如集装箱冷链的需求会增加;从陆上看,港口海铁联运的量还会持续增长。”王国文说。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吴春耕曾表示,发达国家集装箱海铁联运的比重可达到20%至40%,目前国内还远未达到这一比例。在王国文看来,未来港口发展的发力点还包括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铁路和港口的连接。此外,港口对经济腹地的连接度会越来越高,往腹地延伸的深度也会越来越深。

  例如,宁波舟山港在2023年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建设期。2月1日,浙江省加快实施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工程动员部署会上提出,浙江要锚定“2027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强港”总目标,倾力推动宁波舟山港由大到强,成为全球重要港航物流中心、战略资源配置中心和现代航运服务基地。

  王国文还提到,港口资源整合、利用问题也值得关注,技术和制度的创新问题、港口往物流和供应链拓展收入空间问题等都是港口发展的重要方向。例如,大湾区的组合港运用数据一体化、通关一体化、区块链等技术,使大湾区沿海沿江分属不同关区的港口共享港口代码,形成“一港多区”,各港口之间货物直接通过水路调拨,24小时运输不停歇。